智能制造网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智能制造网APP

安卓版

智能制造网小程序

营销推广更便捷

您现在的位置:智能制造网>电子元器件>技术列表>陕西高速公路推进分布式光储充项目建设:政策赋能与安科瑞解决方案的实践

陕西高速公路推进分布式光储充项目建设:政策赋能与安科瑞解决方案的实践

2025年04月02日 16:53:29 人气: 26 来源: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

一、政策驱动:陕西交通能源转型的顶层设计

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,陕西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将绿色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近年来,陕西相继出台《陕西省“十四五”能源发展规划》《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明确提出“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建设”“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能源体系”等目标。2023年,陕西省交通厅进一步印发《高速公路绿色能源应用实施方案》,要求到2025年实现省内主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分布式光伏、储能及充电设施全覆盖,形成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、动态调配”的清洁能源供给网络。

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分布式光储充项目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资金支持。例如,陕西省对高速公路光储充项目给予0.3元/千瓦时的光伏发电补贴,并优先保障储能设施用地审批。同时,通过“车-桩-网”协同发展模式,推动高速公路能源节点与区域电网互联,形成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网络。

二、分布式光储充项目的价值与挑战

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项目通过“光伏发电+储能调峰+智能充电”的协同运行,能够有效解决高速公路场景下的三大痛点:

1能源供给低碳化:利用服务区屋顶、停车场等空间建设光伏电站,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供电;

2用电负荷平衡:通过储能系统平抑光伏发电波动,缓解充电桩大功率用电对电网的冲击;

3经济效益提升:降低用电成本,余电上网创造收益,同时吸引新能源车流量带动服务区消费。

然而,高速公路场景的特殊性也带来技术挑战:

需应对昼夜及季节性的光照差异、车流量峰谷波动;

多设备协同控制要求高,需实现“源-网-荷-储”动态匹配;

设备需满足户外长期运行的高可靠性要求。

三、安科瑞解决方案:打造高速公路智慧能源生态

作为国内*先的能效管理与电力监控系统服务商,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陕西高速公路需求,推出“微电网智慧能源解决方案”,以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三位一体模式助力项目落地。

1. 核心技术创新

智能微电网管理系统:集成光伏逆变器、储能变流器(PCS)、充电桩等设备,通过边缘计算实现毫秒级功率调节,确保光伏发电优先消纳,储能系统自动参与削峰填谷。

7c9e7949091cd931653be688229ff58 

高安全储能系统:采用磷酸铁锂电池+三级BMS管理,支持-30℃~55℃宽温域运行,循环寿命超6000次,适配西北地区复杂气候。

img2 

柔性充电堆技术:通过功率池动态分配,单桩输出功率可在30kW-480kW间智能调节,满足乘用车、重卡等不同车型充电需求。

img3 

2. 数字化管理平台

基于AcrelEMS能源物联网平台,实现全站设备数据实时采集与可视化分析:

img4 

光伏发电预测准确率达90%,储能充放电策略动态优化;

img5 

功率预测

img6 

调度优化

充电桩负荷智能调度,结合分时电价策略降低用电成本;

img7 

支持与陕西省智慧交通平台数据对接,助力碳足迹追踪与绿电交易。

img8 

3. 场景化应用案例

在陕西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示范项目中,安科瑞方案部署了1.2MW光伏阵列、500kWh储能系统及8台智能充电桩。运行数据显示:

年发电量超130万度,服务区用电自给率达75%;

储能系统每日参与2次峰谷套利,年收益增加18万元;

充电桩利用率提升40%,单桩日均服务车辆达50台次。

四、未来展望:从示范到规模化复制的路径

随着陕西“十四五”交通强省建设的推进,分布式光储充项目正从单点示范向全省路网快速复制。安科瑞计划进一步深化与陕西交控集团的合作,探索“光伏+储能+充电+换电”多元模式,并引入V2G(车辆到电网)技术,将电动汽车变为移动储能单元,构建更加灵活的路侧能源互联网。

五、结语

陕西高速公路分布式光储充项目的推进,既是交通领域落实“双碳”战略的创新实践,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。安科瑞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深耕,正在助力交通能源系统从“耗能者”向“产消者”转变,为绿色交通新时代注入强劲动力。

 

 
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271141964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智能制造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,https://www.gkzhan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企业推荐

更多